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近年来,一批先行钢铁企业探索突破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产流程的工程化实践,我国钢铁正推进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将对世界钢铁走向碳中和作出中国贡献。
张中祥指出,在确保全国启动碳交易并平稳规范运行的前提下,要加快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优先考虑那些碳排放量大、数据容易核查核实、碳配额也容易分配的行业。外部环境也是确定优先顺序的考虑因素,从减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影响角度,可把欧盟CBAM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考虑的部门。
欧洲CBAM碳关税机制的实施,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钢铁、铝等产品产生了较大影响。短期内,由于该机制主要覆盖初级产品,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主力产品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如果CBAM覆盖范围延伸至钢铁和铝行业的下游,我国出口欧盟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将面临较大的出口成本风险。
目前,碳关税的征收范围覆盖了“钢铁、铝业、电力、水泥、化肥、氢”六大行业,基本涵盖了目前的所有基础重工业品类,在后来修正案中又增加了有机化学品和塑料,因此在未来极有可能随着下一阶段扩大征收范围而被纳入。
CBAM机制对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影响较大。每年大概需要向欧盟支付碳关税2亿美元—4亿美元。其次,未来CBAM还可能扩大对出口到欧盟的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影响,我国每年乘用车产品出口可能面临超过300亿元的碳税成本。此外,绿色贸易壁垒可能成为长期趋势,环境因素也将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挑战。
我国粗钢产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钢铁产业碳排放占全球钢铁产业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从行业门类来看,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去年纳入中钢协能耗统计的99家会员单位总能耗达到3.5亿吨标准煤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着重强调了工业领域开展节能降碳的重要性、急迫性。作为国际公认的大规模减排技术,CCUS发展得到了我国工业部门的高度关注,钢铁、水泥和化工领域、印染已经开展了CCUS的研发与示范应用。 “我国工业部门需要强化CCUS应用场景和产业模式的探索,加快推动CCUS
在碳达峰方面,钢铁行业碳达峰与产量密切相关,整个行业产量达峰,碳总量就会随之达峰。最近,由工信部牵头、七部委联合出台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重点考虑的是钢铁行业稳增长。随着“极致能效”工程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低碳冶金技术开发与应用,对碳强度如期达峰也充满信心。
生态环境部10月18日公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纳入该通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据易碳家了解到,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
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具体行业子类见附件1)纳入本通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10月18日下午,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七个重点行业的部分企业开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